一個詞,一句話,一個家里的故事,一段家庭的記憶,都是家風的載體,隨著社會的發展,家風一詞似乎離我們很遙遠,但我相信每一個家庭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家風。
自懂事起,父母就常常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、誠實守信,這是我們家的家風家訓。我出生在煤礦,我的父親是一名普通礦工,我有四個姐姐,一個哥哥,因為在家排行最小,因此,父母比較疼愛我。母親和姐姐們常說,六個孩子中,我是最淘氣、最任性的一個。印象中的父親沉默寡言,平時總板著臉,雖然他很疼愛我,但我卻很怕他,所以有什么要求就去會纏著母親去解決。
8歲那年,班里一名女同學新買了一雙紅皮鞋,我特別羨慕,回家后哭鬧著讓母親買。母親沒同意,說:“你有鞋穿,不要和同學攀比,如果是學習上需要的,我肯定想辦法給你買”。因為當時家里條件并不好,只有父親一人在礦上工作,既要供養六個孩子,還要時不時給老家郵錢,父親不足一百元的月工資處處捉襟見肘,全靠母親精打細算過日子,但是小小的我并不理解母親的難處。因為是母親第一次拒絕我的要求,我很生氣,連續兩天都纏著母親鬧著要買。第三天晚上睡覺時,我悄悄用剪刀劃破了自己的鞋。第二天早上,我拿著鞋給母親看,說是沒鞋穿,鬧著不肯上學。母親深深看了我一眼,嘆口氣重新找了一雙鞋給我,讓我先穿著上學,答應今天會給我買。中午放學回來,桌子上放著一個鞋盒,里面有一雙嶄新的紅皮鞋,我高興極了,立刻換上,在屋里開心地轉圈,抱著母親的脖子不松手。母親摸著我的頭溫柔地說,“以后可不許這樣,每個人家庭條件不一樣,爭強好勝要用到學習上,而不是物質的攀比上,雖然這次滿足你的要求,但不代表你這種行為是對的,過日子要勤儉節約,明白嗎?”我重重點著頭,再三保證以后用心學習,不再亂花錢了。
11歲那年,班上組織去烈士陵園參觀,臨行前,父親拿出五元錢(當時父親一月工資才百余元)給我,讓我買點必需品,并叮囑我,不要亂花錢,別把錢弄丟了,我只顧高興,根本沒往心里去,看到賣汽水和小玩具就亂買一通,錢很快就花光了,回到家,父親問我錢剩下多少了,我心里害怕就撒謊說:“我把錢弄丟了!”他重重地嘆了口氣走開了。打那以后,我心里像壓了塊石頭,時間越久就越不敢承認錯誤。直到有一天,同學們來我家里玩,你一言我一語,提起春游時我請她們喝汽水、吃零食時,沒想到被父親聽到了,等同學們走后,他表情嚴肅地問我:錢丟了,怎么請同學的?我吱吱唔唔答不上來,只好紅著臉說了真話。父親聽完沒有打我,而是語重心長地對我說:“孩子,不管什么時候,都要誠實!給你錢就是讓你用的,不管怎么用都是用,但不能撒謊,做錯事不要緊,能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?!甭犃烁赣H的話,我羞愧極了。從小到大父親從來沒有對我說過這么多話,他雖然講不出許多大道理,但卻用樸實無華的言行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......
如今,父母雖然離開我們已經十多年了,但他們的諄諄教誨、言傳身教我會永遠牢記心中。勤儉節約、誠實守信,這是中華民族的美德,也是我們家的家風家訓,我要把這些美德傳承下去,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。(劉金煥)